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越来越复杂,中国来到了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的收官之年,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将是中国从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过渡期。其背后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中长期逻辑:一是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十四五”时期的12项重点任务形成了三层次的系统性架构;三是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其保障措施包括了政府作用、企业能力、人才活力、体制机制4项。
“十四五”时期与“十三五”时期明显不同,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当前中国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四五”规划的“四大”时代背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特点?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
● 放眼“十四五”乃至更长发展阶段,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发展。
● 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怎么做?我们如何面对?
● 三个“新”诠释了我国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命题。
● 了解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最新动态,通过对“十四五”规划报告的解读让我们在趋势的洪流中,能够更好地有对切入点和着力点的判断。
● 利用现场学员正在面对工作的开展进行“反转课堂”互动游戏,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来学习与理解课程中的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工具。
第一讲:非常背景:“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
1. 两个百年:会议召开的背景与意义。
2. 一个重要特点。
3. 五个坚持带给我们的启发。
4. 十个方面好的意见和建议。
5. 切换到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新路径有哪些。
第二讲:“十四五”期间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1. 我们的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和复杂的变化。
2.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
3. 到2035年要实现的九个目标是什么。
4. “十四五”的5个新理念与12个重点任务。
5. 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时期的首要任务。
6. 深圳“双区建设”的改革使命与市场空间。
第三讲:“十四五”期间宏观政策导向与经济分析
一、2035年建成中等发达国家,创新、绿色领域看点最多
1. “十三五”规划提出32个定量指标,多数已于2019年提前完成
2. 2035年建成中等发达国家,对应15年平均增速约为4. 8%
3.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二、“十四五” 双循环内外共振,收入分配与生育政策或迎调整
1. 开拓外需与扩大内需共振,本轮扩大内需战略或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抓手。
2. 货物贸易:出口集中风险较大,出口转内销与多元化出口共同化解风险
3. 服务贸易:短期看人员“少出去”,长期看服务“多出去”
4.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核心,而关键在于提高收入让居民“能消费”
5. 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或制约消费,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
6. 优化初次分配结构,激发劳动、科技、土地等要素活力
7. 剔除二孩堆积效应后,长期生育率或已经降至1. 1左右的极低水平
8. 人口普查或将推动生育全面放开,但只是放开限制效果或有限
三、产业政策向市场化转型,1+4领域需要重点关注
1. 产业政策向国际通行规则靠拢,明确普惠化、功能性和竞争性三大方向
2. 建立新型举国体制,集中攻克“卡脖子”领域
3. 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加强环保建设
5. 后疫情时代,医疗体系短板亟需弥补
6.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队建设或迎来补偿式发展
四、城镇化突出城市群作用,土地盘活释放要素潜力
1. 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变与不变
2. 以城市群带动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核心抓手之一
3. 总览区域战略布局,料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的辩证法将继续坚持
4.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产业链安全+基建补短板+对外开放新格局
5. 成渝双城经济圈:有望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第四极
6. 海南自贸港“三步走” :步步为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7. 城乡融合发展中,土地要素改革成为重要发力点
五、金融体系改革地位提升,资本市场改革或为亮点
1. 双循环格局下金融体系作用突显,“十四五”规划中地位或有提高
2. 资本市场或为各项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
3. 资本市场改革未来将围绕融资端、投资端和机构端展开
4. 资本市场改革未来将围绕融资端、投资端和机构端展开
5. 银行体系强调脱虚向实、防范风险和完善治理,金融监管需适应新格局
第四讲:实现奋斗目标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1.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2.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3. 形成国内强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4.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7.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过国家文化软实力
8.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9.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五讲:赋能蜕变:“十四五”规划下的新时代与自身发展的融合解读
1. 直面挑战:疫情常态化企业面对的挑战与困难分析
2. 抢抓机遇:疫情常态化企业面对的机遇分析
3. 政策赋能:政府政策赋能措施及企业舒危解困
4. 合作赋能:与合作伙伴共甘共苦,建立命运共同体
5. 机制赋能:建立合伙人制度,建立企业命运共同体
6. 组织赋能:进行面向顾客为核心的敏捷团队命运共同体
7. 思维赋能: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坚持活下来
8. 员工赋能:企业加强对员工培训与管理激励
9. 管理赋能:建立高效、优质、性价比高的产品与服务
10. 创新赋能: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